沭阳:农业调结构调出“勃勃生机”

发布日期:2017-05-18 查看次数: 157 编辑:

“以前我家土地一直都是自己种的,每亩收益大概700多元。后来响应号召,以每亩1100元的价格将土地流转出去,不但土地收益提高了,我们夫妻俩也不用那么辛苦,最近打算外出再找份工作多挣点钱。”沭阳县青伊湖农场下坊分场职工孙华掩不住喜悦地说。这是该县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。

近年来,沭阳县委、县政府立足本地实际,引导和扶持种植大户、龙头企业流转土地,开展规模经营,通过结构调整使全县农业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。

“我镇工业基础较为薄弱,要想尽快鼓起农民的钱袋子,只有在有限的土地上动脑筋、下功夫。”沭阳县胡集镇党委书记朱冰表示。春节过后,胡集镇紧紧围绕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工作目标,着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暨“支书领头调结构”工作。一季度,该镇新增高效农业项目13个,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200余亩发展高效农业种植,其中仅三新村就发展栝楼种植面积1000余亩。同时,2400亩的高效农业基地建设前期工作已经完成,共涉及华光、华长、祁圩三个村,分别种植栝楼等经济作物,目前正在育苗和立杆。

花木产业是沭阳县的传统富民产业,以往该县的花木品种少、规模小,难以形成较大的竞争优势。近年来,该县以提档升级补短板,通过龙头企业带动、基地支撑、农民参与的模式,有效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
为做大做强传统的花木产业,进一步打造“花木之乡”品牌,去年以来,沭阳县不断加大产业招商力度,分别引进挚信园林、太合园林等一批占地3000亩以上的大型花木企业,其中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规划面积4000亩,一期建成12.6万平方米温室,主要培育观赏类垂吊植物、木本花卉、球根花卉以及兰花、杜鹃花、郁金香等高端花卉苗木,年产量达200万盆。二期规划占地2000亩,主要从事花木新品种研发及台湾高档花卉幼苗本地工厂化生产。预计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全面建成后,年可实现产值6000万元。

在成方连片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,沭阳县还注重新品种的引进和更新,以便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。在颜集镇,秋忆美多肉植物园负责人荣剑介绍,目前他和妻子仲秋香经营12个塑料大棚,种植40多种多肉植物,通过网上销售,去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万元。荣剑算了一笔账,以往种植绿化花木,亩产最多2万元,现在,他培植的多肉植物品种很多,一般的如吉娃娃,一盆批发价2元,一个大棚能收入十万多元,最好的是剑司诺娃,每株高达100多元。同样辛苦一年,年收入能增加100多万元。

群众忙致富,干部忙服务。沭阳县干部职工一心一意做好帮扶服务工作,走进田间地头,解决问题。年初以来,该县干部职工共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260多个,实施帮扶项目1700多个,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与肯定。


消息来源:沭阳网

Hortiflorexpo IPM 会员服务

请登录会员中心,填写展位信息!

展商展位预订 专业观众登记

在线
客服

在线客服服务时间:8:30-17:00

参展服务:

媒体合作:

顶部